天津北方網訊:如今的新時代,各種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真稱得上“光速”,如果抱著傳統的“以不變應萬變”的觀念,結局就只能是被時代所淘汰。所以,跟得上時代的要求,才是生存之道,在職業教育這個領域,充分體現著“變”的重要性。
前不久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講的是一位女強人如何歷經風雨支撐起了偌大的家族產業。當被問到如何做到久盛不衰時,她只回答了一個字:“變。”在職業教育中也是如此,跟得上科技發展、產業轉型的新思路、新專業、新模式,才能培養出掌握最新技能的新型人才。讓我們來看看走在全國前列的天津職業教育是如何順應新時代,完成“超級變變變”的。
端好飯碗 摸清路數
說起機器人,人們都有點喜憂參半的心理,一方面,機器人越來越“能耐”了,在很多領域代替了人力。另一方面,人們擔心機器人是來和人類“搶飯碗”的。那么,什么樣的“飯碗”可以不被機器人搶去呢?能“控制”機器人的崗位應該算是一類。聽說,工業機器人技術,現在已經是很前衛的新專業,于是,我們選擇了開辦這個專業較早的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探營”。
我們的采訪來得正巧,學院最新購進的15臺具有國際最先進水平的工業機器人設備,當天正好運到實訓車間。學生們可興奮了,因為,在學校里就能實際操作國際先進水平的設備,意味著他們所學的技術是與世界先進水平對接的。工業機器人專業設置在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下屬的二級學院——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院長王建明教授正帶領著學生們備戰今年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他說:“有了新設備,學生們信心也更強了。”王院長雖然講授的是專業性極強的“電氣控制”課程,但是,課堂上還是充滿了活躍的氣氛。王院長說:“再‘厲害’的機器人,也需要有人來控制。它怎么動,得聽你們的話。就算是機器人,也會‘生病’,診斷和治療,就靠掌握專業技能的你們。”對于年輕的學生們來說,這樣的職業真是充滿自豪感。
進入學院的實訓場地,就和到了智能化生產車間一樣,各種先進設備,對于“外行”來說,還真是摸不清“路數”,不過,這些可都是學生們要親密接觸的好伙伴。王院長介紹:“工業機器人產業是一個快速成長中的新興產業,將對未來生產和社會發展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職業教育要跟隨這個新領域,培養新人才。一個新專業,面臨的也是新挑戰,從這個專業開始申報,我們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設備、師資、教學資源,都要跟得上。這兩年,以校企合作共建的形式投入大量資金購置最先進的實訓設備;就算是副教授以上職稱的老師,也要進行專業知識的更新和提升,此外,還新招聘具有5年以上實際工作經驗、碩士以上學歷的新教師補充到教學一線,再有本行業企業的精英也作為特聘教師走進課堂;在教材等軟件配備上,也是多渠道開發,保證學生們掌握的是最新的技術信息。”
這個新專業從2016年開始招生,雖然學生們還沒有畢業,但是,已經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人才訂單不斷飛來。學生們學習的第三年就要到企業實習,課堂+實訓基地+企業,掌握了20多門專業課程、有極強動手能力的學生們可以勝任智能生產及自動化成套裝備中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的現場編程、調試維護、生產技術管理,以及工業機器人銷售和售后服務等工作。
職教課堂 老外也上
越來越多的天津孩子、中國孩子“看上”職業教育,因為有技術才是硬道理。而中國職業教育的魅力,也吸引了外國的年輕人?,F在,天津的兩所職業教育院校已經在印度建立起了“有中國味兒”的職業教育基地——魯班工坊。
“這是去年12月份剛剛揭牌的,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和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攜手企業,與印度金奈理工學院共同建設印度魯班工坊項目,有室內的四個專業實訓區,包括數控、光伏、3D打印技術、工業機器人,都是我們的優勢專業,及一個EPIP工程實踐創新項目實訓區。還有室外一個場地,是新能源汽車的項目……”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國際交流中心的副處長王娟如數家珍地介紹著已經開辦到國外的“職教課堂”。
魯班工坊是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創新形式。學院在前期已經對印度的教師進行了培訓,并編制了4本雙語教材,制定了國際化的課程標準和專業標準分享到印度。又派專業教師和合作企業的工程師赴印度指導當地實訓教室的設備安裝,同時,對印度教師進行新一輪培訓。在揭牌的時候,學院還與當地的5家中資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當地經過培訓的學生將成為中資企業的用工資源。
這些天,讓學院的師生們都很興奮的是:按照“天津職業教育模式”培養的印度學生將來天津參加今年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今年下半年,學院還計劃讓優秀的教師和學生一起,出訪印度的魯班工坊,相互交流,天津的職業教育,正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快跑。
堅決喜新 不斷改舊
職業教育必須有“喜新”的“脾氣”,專業的設置永遠盯著最前沿的產業需求。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王寶龍風趣地道出職業教育的專業特色。例如這個學院,目前擁有的31個專業,分為6大專業群,每個專業都是根據新時代、新要求來定位。就是一些傳統的王牌專業,也要不斷地補充“新能量”。像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有著幾十年歷史的“老品牌”,卻不能用老一套來教新學生。所以,這個專業緊緊圍繞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的行業轉型升級需要,與世界知名企業合作,利用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產的先進設備,將行業前沿技術及時融入課程,將智能化生產標準和要求及時轉化為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標準。
新的專業,更需要新的知識信息和技術,可能連教材都要重新編寫,教師怎么講,考試怎么考,企業選人應用什么標準,都是新課題?,F在,教育部設立了“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第一主持學校,承擔能源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的資源庫建設。整合全國的院校相關專業和課程建設成果及行業優質資源,要完成建設行業資源、專業資源、課程資源、新技術與職業技能競賽資源、師資團隊與職業考證培訓資源等8個子項目。這項工程,是為新專業在全國職業教育中的推廣儲備相應的資源,也充分說明了天津職業教育在新領域中的實力。
天津職業教育為嘛這么“牛”
自2005年與教育部共建全國首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以來,天津走出了一條具有天津特色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之路,并于2010年升級為全國唯一的“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天津的職業教育,為嘛這么有影響力?聽聽業內人士的觀點:獲評“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的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院長戴裕崴認為:
天津職業教育的魅力體現就是不斷創新中走出“天津模式”,不斷提升著影響力。以我們學院為例:在天津職業教育發展的背景下,積極探索專業與產業、行業、企業、職業相互對接的五業聯動的辦學結構和建立健全政府推動、行業指導、校企主導的職業教育辦學機制。成立了“集約化、規?;?rdquo;職教集團,創建了“三級貫通式”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組建了跨區域、跨行業、跨領域的行業、企業、科研院所、職業院校聯盟,形成了面向產業和區域需求,發揮各自教育資源優勢,推進技術技能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校企協同、合作育人的新格局。這些舉措使專業結構與主導產業高度對接。圍繞優勢主導產業、高端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升級和發展,實現了專業建設的動態預警和及時調整。實施職業院校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工程,打造聯動精品課程。攜手行業龍頭企業,參照國際工藝流程,建立聯動教學標準。天津職業教育的魅力無窮,前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