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亭”伴隨著央視中央電視臺開年力作,大型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的籌劃應運而生。帶著《朗讀者》節目的使命,“朗讀亭”將打通線上與線下的距離,走近每個朗讀者的身邊,將一段六十分鐘的客廳文化轉變為一場2017熱點的全民文化活動?!袄首x亭”搭建起品牌、媒體、受眾與黨中央、國務院所大力提倡的全民閱讀活動的完美紐帶。[1]
“朗讀亭”的推出旨在讓各行各業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暫停,走進“朗讀亭”朗讀名篇片段,用簡單的方式呈現內心中想表達的情愫,用發至心靈的聲音朗讀自己的人生夢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朗讀者》節目希望和觀眾有更多互動,朗讀亭邊的電子屏上不停滾動著幾行字:朗讀者啊,請告訴我們,您要把這段深情朗誦獻給誰。
朗讀就是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從而將畫面呈現在聽眾面前,使聽眾不自覺的沉醉其中。董卿曾說過,朗讀就是更好的表達自己。一段生動的朗讀不僅能給聽眾帶來愉悅的聽覺體驗,更有助幫助朗讀者自身更好的去理解作品,提高朗讀水平。那么,怎樣才能讓朗讀更加生動呢?
朗讀亭3米高、占地約2.5平方米的亭子,外觀古樸別致,比普通電話亭略大一些,上面寫著大大的“朗讀亭”字樣,24小時開放。內部有兩個GO PRO攝像機以及一套完整的錄音設備。朗讀者只管對著圓形的麥克風朗讀自己準備的內容,保障朗讀者在亭內不受干擾地釋放情緒、忘我朗讀。
大聲朗讀有很多好處,可以增強人們的記憶力,增加人們的閱讀量,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它能讓人安靜下來,讓人們回到自己的內心?!按舐暲首x”和“朗讀亭”的意義在于給人們一個大聲朗讀的空間,激發人們大聲朗讀的潛在熱情,讓人們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心聲。
社會生存的巨大壓力迫使人們努力工作,越來越少的時間來安靜地閱讀、讀詩和寫信。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下,“朗讀亭”的出現,似乎是時代的必然趨勢,也是文化的回歸,朗讀亭能帶動人們朗讀,碎片化的閱讀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