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和班班通的普及,如何利用班班通和網絡資源,拓寬學校德育的新途徑,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如何在傳統的德育手段中注入新鮮的血液、展現出新的魅力,使小學生能輕松、愉快地接受思想教育呢?就要充分利用“班班通”和校園網,建立校園電視臺,開辟網上德育陣地。
一、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塑造學生良好思想道德
校園電視臺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教育手段,不受時空的限制,反映問題迅速、直觀;具有傳播信息量大,形象生動的特點。學校德育工作充分利用校園電視的網絡優勢,抓住思想教育的主旋律不放松,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教育。從校園電視臺播出的內容上看,多是反映的學生的生活,加之,校園電視臺中的演員都是學生身邊熟知的人,學生便想看、愛看,極易對此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其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校園電視臺所營造的德育氛圍中,從而密切了電視臺與學生的關系,用緊扣發生在孩子身邊的事實去教育孩子,運用孩子的觀點去審視周圍世界,使孩子在交流、討論中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舉辦唱紅歌比賽、新年新詩會、六一聯歡會、大隊干部競選、學雷鋒活動、手拉手獻愛心募捐活動、清明節掃墓等都進行錄播,充分展現了校園電視臺的規模效益和形象感染作用,生動直觀地對學生進行時政教育、法制教育、愛心奉獻等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
當今的學生獨立意識強,他們渴求競爭,善于創新,而校園電視臺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發展意識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電視臺,為體現學生電視臺學生辦的宗旨,實現廣泛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意愿,所有人員的來源采用競爭上崗的方式。通過競選,選拔一些有特長的學生充實到校園電視臺來,讓他們參與到電視節目的制作當中,讓學生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受。實行“以老帶新”的方法,形成工作小組人員的梯隊,組成學生隊伍建設的工作鏈,環環相扣,從而提高電視制作隊伍的整體水平,為校園電視臺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在運作過程中充分展示他們在交往、策劃、管理方面的才華;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集體精神;鼓勵學生自己積極投稿,參與制作電視節目,邀請學生在節目中對社會現象、校園生活進行討論,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增強他們辯證思維的能力,讓他們通過自身的體驗去接受信息的影響,而且部分學生通過電視臺提出的觀點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起到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另外,電視節目的制作是一個群體性的工作,在參與節目制作過程中,學生能深深體會到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相互協作的良好習慣。
三、促進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影響、教育學生為學生樹立典范
學校德育工作既要解決學生群體中出現的普遍問題,又要處理學生個體所體現的個別現象。傳統的德育工作方式在向學生群體實施教育時往往會受到時間、空間等外在條件的干擾,而校園電視臺卻很好克服這一局限,由于每個班級都配有“班班通”,這樣就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在“小、細、真、近”上下工夫,以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具體小事為素材攝制電視節目,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引導學生,迅捷、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開播校園新聞欄目,在校園新聞中展現好班風、好榜樣,反映師生的精神風貌,播放學生的先進事跡,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對孩子們來說,身邊的好人好事會引起他們的興趣,產生更形象的榜樣示范作用。開設《放大鏡》節目,把壞習慣、壞事物拍下來,如隨地亂扔垃圾、不愛護花草、打架集會講話、浪費水電、損壞公物等,組織學生在鏡頭前進行評論。這樣,同學們看到自己或身邊同學的劣行被曝光,會感到羞愧,產生很大的震撼,更易得到教育,會自覺地改正缺點。
總之,校園電視臺作為一種現代化教育手段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以其生動活潑的形式、新穎獨特的手段為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清新的氣息,使學校德育工作跨上了新的臺階,取得了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