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至2017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高中男子組(東北賽區)比賽正在東營二中和東營實驗中學進行。參賽的16支球隊均為東北賽區8省市最優秀的隊伍,代表著當前校園足球的最高水平。新銳大眾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經過近些年的發展,這些學校的場地條件大都不錯,但校園足球發展的最大瓶頸——教練短缺的問題仍然沒有很大改觀。
在去年的山東省校園足球聯賽中,濟南七中奪得亞軍,獲得了參加本次比賽的資格。濟南七中是足球傳統學校,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成立了足球隊,培養出王軍、張蓬生等名將。學校對于足球非常重要,場地等硬件條件一直不錯,上世紀90年代,一些來濟南比賽的甲A球隊要是找不到合適的場地,就會到濟南七中進行賽前訓練。
與優良的場地條件比,濟南七中的教練力量略顯單薄。“學校的足球教練就我自己,另外兩個是外聘的。”濟南七中主教練王加航介紹說。王加航1983年到濟南七中當體育老師,教孩子們踢球,至今已有34個年頭。由于教練組人數少,一人要干幾個人的活。在排兵布陣的同時,王加航還要客串隊醫,給受傷的球員檢查傷情。
作為本次比賽的承辦學校之一,東營二中是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山東省校園足球訓練營,有非常優良的場地,“我們有一塊11人的場地,兩塊籠式五人制場地,還有兩塊七人制場地待建,教育部考察之后,認為我們符合承辦比賽的條件。”該校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參賽隊伍對于學校的場地條件都很滿意。
與此同時,東營二中的校園足球活動也開展地有聲有色。“學校開設足球選修課,要求每周兩節體育課要有一節足球課,每個班和年級都有足球隊,上半年有校長杯比賽,下半年有足球節。”上述負責人介紹說。
優良的場地和豐富活動需要專業的足球教練,但是目前,在東營二中教學生踢球的三名體育老師沒有一個是足球專業出身。學校想今年招聘一名足球專業畢業的體育老師,卻因為報名人數達不到開考標準而作罷。
如何解決校園足球教練短缺的問題?教育部學生體育協會聯合秘書處副秘書長、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專職副主席張燕軍表示,校園足球發展的瓶頸在教練,這已經引起了高度重視,“前年我們向法國輸送了240名學校體育教師,進行足球方面的進修、培訓、留學工作,去年繼續向英國、法國輸送,今后這項工作會進一步加強。雖然只有三個月,但對于老師、教練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學習、充電、提高的過程,收獲不小,對于推動本地區、本學校足球水平的開展、提高,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體育部門掌握著大量的足球教練資源,把這些資源引入校園,會有效緩解學校足球教練短缺的局面。“退役足球運動員想要到學校當教練,繼續足球事業,但客觀地講,現在的‘體教結合’還不是盡善盡美。方向肯定是對的,要在實踐中看看怎么樣能夠做得更好。”張燕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