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濟南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官網公布了濟南市2015年第四季度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督導檢查情況。此次抽檢每個縣(市)區隨機抽查5家學校食堂,全市共抽檢了55家。不過檢查情況顯示,仍有近半學校食堂存在衛生問題,4家出現了餐具消毒不徹底的問題。
如果學校食堂隱患多,危害會很大,后果嚴重,但其發生原因缺并不復雜,監管不力的“魅影”貫穿學校食堂監管的始終。首先是學校食堂外部監管不到位。各個學校雖然都按照要求配備食堂監管人員,但教育教學主業的繁忙、缺乏專業化監管技能、沒有執法權做支撐等現實,往往使來自校方的監管流于形式難見成效。其次,學校食堂的服務對象是青少年學生,大部分為未成年人,對食品衛生的敏感度不高,對飲食衛生安全的敏感意識不強,同時作為被管理對象,也沒有參與監督的主動性和維權意識。其三是現實中缺乏立體的監督網絡。學校食堂大部分時間僅僅是和學生打交道,包括家長在內的社會對象也僅僅是從孩子只言片語的反饋中了解學校食堂狀況,所有能對餐飲行業產生監督給力的因素,幾乎都不能發力或者力能所及,其結果可想而知。
“學校食堂多隱患”監管乏力是主因,針對此種情況,要想根除學校食堂安全隱患,確保師生飲食衛生安全,還需從三個方面去努力推進:一是建學校食堂安全立體監督網絡,建立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基層衛生防疫部門、學校食堂監管機構共同發力的立體動態監督網絡;二是實施學校食堂陽光公開監督機制,讓食堂的服務主體學生有監督發言權;三是實行學校食堂開放式監督,學校要采取定期召開師生代表做談話、食堂監督意見建議通報會、家長現場監督會等方式,對學校食堂進行全方位的開門監督;四是強化責任追究,可以從生產加工等經營行為、學校監管到位情況、外界監督整改落實情況、不安全隱患排查整改落實情況等方面,建立健全不作為、亂作為的究責機制,輕者實行“黑名單”強制關閉處理,重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用“鐵”的問責和追究,確保學校食堂經營對象安全責任、職能部門和學校監管責任、違法處置追究責任到位,學校食堂自然可以安全無虞。